閱讀

3月6日俄羅斯拒絕了聯合減產150萬桶/日的提議,OPEC未能就延長減產期限達成一致,國際油價暴跌,創5年多來的最大單日跌幅,WTI降至41.28美元/桶,跌幅為4.62美元/桶,布倫特降至45.27美元/桶,跌幅為4.72美元/桶,中國SC原油期貨主力2005合約走低14.3元/桶,至359.7元/桶。3月9日,油價再度下行,WTI一度運行至29.71美元/桶,布倫特跌至31.02美元/桶,自2016年2月以來首次跌破30美元/桶大關。油價深跌引發全球市場變動,商品聯動性增強,國內甲醇市場有7個合約跌停。
上游基本回歸正常
國家對復工時間做出相關指示后,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。2月10日當周,甲醇工廠開始復工。前期,全國開工率最低至62%,而近20天以來,不斷提升,目前已經達到71%。隨著甘肅華亭產能60萬噸/年、陜煤化長武產能60萬噸/年等的裝置陸續重啟,國內甲醇主產區裝置復工率超過84%。另外,從當前形勢以及前期準備工作來看,今年春檢情況或不及預期。
下游恢復相對緩慢
現階段,除MTO企業開工率提高至83%外,其余下游的復工仍未達到正常水平。節前,甲醛企業開工率在20%—50%,而現在,只有局部地區個別裝置開工。在安全檢查等因素影響下,短期集中復工的可能性不大。二甲醚生產雖然利潤尚可,但企業開工熱情并不高。此外,醋酸企業開工率上升至68%,但仍屬于偏低水平,且近期部分企業庫存累積,不排除之后再次降負、檢修裝置的可能。汽柴油市場表現不佳,山東等地煉廠復工進度緩慢,MTBE開工率只有41%。
運費處于偏低水平
油價持續走低,北方多地不斷下調運輸費用,目前已降至低位。其中,內蒙古北線到山東東營的運費在150—180元/噸,內蒙古南線到東營在180—200元/噸,陜西關中到東營在130—150元/噸,山西到淄博、東營在110—130元/噸。然而,隨著部分甲醇合同的執行以及部分下游企業補貨預期的增強,物流運費存在穩定甚至小幅上漲的可能。
港口存在累庫預期
2月以來,甲醇港口庫存不斷增加。截至目前,已近百萬噸。數據顯示,3月6日當周,華東地區甲醇進口船貨(包括預估進口貨源以及部分國產貨源)抵港大約在16.33萬噸;在進口船貨按照預估時間抵港情況下,3月13日當周,進口船貨到港量大約在28萬噸。
當前,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對于伊朗等地客船的運營存在一定影響,但貨輪暫時無礙。另外,甲醇進口利潤頗豐,年內均值超過150元/噸,國內進口積極性高漲。伊朗多數裝置已經恢復生產,比如伊朗ZPC1#產能165萬噸/年、麻將產能165萬噸/年、卡維產能230萬噸/年的裝置。為此,3月國內進口量預期增加,在80萬—85萬噸,港口很難擺脫累庫狀態。
客觀看,宏觀面存在一定變數,基本面供應端趨于增加,需求端恢復緩慢,國內甲醇價格預計以偏弱整理為主。
(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)